古人通常在人離世之後,都會舉行非常盛大的葬禮,並且附上很多很高貴的陪葬品,所以大家普遍都會認為,古代妃嬪們離世之後,一定也都可以把他們身上那些高貴華麗的首飾帶下去陪葬,但其實並沒有全部都能帶下去陪葬哦!在清朝宮廷裡面的首飾,可是會回收的呢!大多數的首飾都會在主人離去之後,回歸成皇家的財產,重新被收納進庫房或是熔化、改鑄、分給其他宮眷,所以通常首飾的主人可能都會經歷過好幾位呢!不過在清宮舊藏的首飾裡面,有一個「盆花面簪」,保有當時收貯的黃條,讓我們才有機會好好了解到當時有誰擁有過它。
從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上面的黃條記錄來看,在道光十一年 (1831年) ,由睦答應把東西交回。睦答應是滿洲正黃旗出身的赫舍哩氏,不過她在道光十年時,還是以「睦貴人」的身份活著,不過在后妃制度裡,貴人算是地位較低的,她是因為通過了選秀,才成功進入后宮,獲得睦貴人的封號。
而跟著睦貴人同年入宮的還有三個人,像是全嬪變成了全貴妃,而祥貴人則是因生女有功,晉封成祥妃,珍貴人則是晉升成珍妃後,又被降為珍嬪,唯獨睦貴人始終都是一位小貴人!直到道光十年,睦貴人終於晉升成睦嬪!只是都沒有替她舉行什麼冊封禮……而且到了道光十一年時,皇帝又把「睦嬪降為睦貴人!」過沒多久,又被降成睦答應。
而這一件盆花面簪上頭記錄的時間,是道光十一年,睦答應把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交回,我們可以參考清宮舊藏的實物中發現,面簪裝飾在鈿子的頂端中央位置,兩側則會搭配長圓形簪飾。在道光時期,滿族女性會穿「禮服袍褂」,並且在頭上戴鈿子,已成為主流搭配。
金盆花面簪的製造工藝相當不凡。面簪花盆的正中央鑲嵌了一顆碩大的橢形粉碧璽,而且面簪的主花是盛開的蓮花,花蕊正中是顆瑩白東珠!東珠可是相當珍貴稀有的東西,它產自寒冷的江水中,生長緩慢、皮緊色白,清朝皇室壟斷東珠的資源,作為皇室專用物,還禁止一般民民眾使用。
更浮誇的是,單一塊面簪上面,就嵌了七顆高級紅寶石,而且為了增加華麗感,還會在上頭的蓮葉、蓮瓣鑽小孔,弄上假珍珠來作裝飾,並以淺色翠羽為主,用深色翠羽點綴。讓整件面簪的裝飾風格充滿宮廷華麗精緻的感覺。
而羅友枝的《清代宮廷社會史》一文裡也有指出,皇帝對妃嬪的財產,擁有完全處置權,妃嬪的妝奩等物皆由內務府準備,並不是屬於她們個人的,那些都算是皇室財產的一部分!所以,這些裝飾物品在嬪妃離世或被降級後,都得歸還庫房,等到其他人有需要,會再拿出來用,基本上有一部分的物品都會在宮廷中的女人堆裡循環使用。
TEEPR亂世美男:這樣算是勤儉美德?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