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健康亮紅燈的暗示!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有些早期大腸癌患者沒有明顯腹痛或腸胃不適,排便也正常,「但卻出現持續性的怪異口臭」。「口臭,其實是腸道發出的『求救訊號』?」,張家銘醫師示警:「最新研究發現,一些導致口臭的細菌,竟然與大腸癌有關!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細菌,就是S. moorei。」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unsplash
張家銘醫師說明S. moorei這種細菌若在腸道裡越多,可能會提高大腸癌風險,「S. moorei會抓住腸道細胞上的整合素α2/β1受體,這個受體本來是幫助細胞維持穩定的,但這種細菌卻利用它啟動癌細胞的『成長開關』——PI3K-AKT-mTOR-C-myc訊號通路,讓癌細胞快速增殖、延長壽命,不容易死亡」。簡單來說,這種細菌會幫助癌細胞生長得更快、活得更久。

翻攝自臉書 (基因醫師張家銘)
而S. moorei來自日常接觸、飲食習慣、口腔清潔狀況,所以要控制它也要從清潔和飲食2大面向著手。張醫師指出:「這隻細菌最愛藏在舌根與扁桃體隱窩,所以光是刷牙還不夠,還要每天清潔舌苔,最好使用舌苔刮除器,徹底去除舌根上的細菌。」挑選含有「氯己定、二氧化氯、乳酸鋅」的抗菌漱口水,或是也能使用含有「Lactobacillus reuteri (鼠李糖乳桿菌) 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K12 (唾液鏈球菌) 這類益生菌」的口含錠或牙膏。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unsplash
飲食方面也能預防,張醫師建議多吃高纖維食物,「因為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讓壞菌比較難『定居』。少吃加工食品與紅肉,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改變腸道環境,讓壞菌更容易滋生。」如果持續有口臭困擾,甚至伴隨腸胃不適、排便異常、體重減輕等症狀,張醫師建議不能輕忽,最好盡快安排腸胃檢查。

翻攝自臉書 (基因醫師張家銘)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