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臟科主任賴俊維醫師24日嚴肅談論一則病例,有位2歲的小男孩發高燒又肚子痛送醫,急診科檢查後發現不對勁,安排腹部電腦斷層驚覺孩子竟然有「1公分大的腎結石」!立刻收治住院詳查,賴俊維醫師、急診醫師和放射科醫師執業多年從沒看過年紀那麼小的腎結石病患,抽絲剝繭後才知道罪魁禍首竟是家長餵的「營養品」。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華麗計程車行》
賴俊維醫師在臉書直言:「這個病例真的很罕見,而且我查病因查到現在,覺得和這個『營養品』真的非常有關係!」抽血檢查顯示白血球和發炎指數非常高,小孩會發燒腹痛是因為右腎被結石堵塞,「細菌感染造成右側大葉性腎炎,併發了敗血症」,至少要住院1星期並會診腎臟科和泌尿科,畢竟1公分的結石對2歲幼童來說非同小可。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pakutaso
賴醫師表示小病患就在這間醫院出生,所有檢查都正常,也沒有任何異常病史,連家族都沒有尿路結石相關病史。直到詢問孩子平常除了飲食喝奶之外,有無吃藥或營養品,「家屬說沒有吃鈣粉,但是有每天都吃一種低脂高蛋白粉。」家屬拿出該營養品給賴醫師看,醫師才驚覺結石原凶:「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磷酸鈣和碳酸鈣!每cc的鈣質含量是牛奶的兩倍…而大豆不就是草酸的來源嗎?同時蛋白質過量攝取下,可能會增加尿鈣的排出,造成結石…」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pakutaso
賴醫師怒斥:「這不只是蛋白粉啊!蛋白粉、骨粉 (磷酸鈣) 、鈣粉 (碳酸鈣) ,這根本是三寶混和粉啊!這東西小孩子能天天吃嗎?」賴醫師後續上網查資料,發現該營養品以前就上過新聞,曾危害嬰幼兒和老人的健康。賴醫師建議家長要給孩子吃營養品之前,最好都先問過專業醫師,並再三重申:「如果您是家長,不要再給小孩子吃『營養品』,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粉,長期吃真的安全?」、「小孩子真的均衡飲食就好!吃正常的食物,不要再多吃什麼營養粉了!」
小孩跟大人的身體耐受度本來就不同,這也不是第一次有醫師站出來呼籲家長別亂餵小孩吃營養品了。腎臟科血液透析醫師王介立,曾在臉書粉絲專頁簡述小兒內分泌科專業人士的爆料:「不要亂買生技營養食品給小孩,吃那些東西吃到性早熟骨齡超前的不計其數。」王醫師表示對方沒有明說品牌,但他個人也強調不論牌子,「不要買很貴的生技營養食品給小孩」。同場另一名醫師無奈表示,有兒童病患異位性皮膚炎,但其家長深信吃保健食品就會好,無須就醫。
翻攝自臉書 (王介立醫師) 。
很多家長擔心兒童性早熟,先前兒科醫師陳奕成也在臉書上分享內分泌小知識,說明常見的塑化劑就是影響人體荷爾蒙的「環境荷爾蒙」之一,大部分塑化劑可藉由大小號排出體外,主要影響發育的關鍵是「塑化劑的暴露量」。陳醫師提醒「市售手搖杯飲料、含香料的化妝品或保養品、保健食品中的膜衣、膠囊、懸浮液」就是孩子生活中易接觸到的塑化劑,勸家長「『沒有必要的保健食品就不要吃』,使用這些東西除了效果不明、傷錢包以外,更可能會造成孩子塑化劑的暴露量過量,反而對他們的成長造成反效果。」
許多人詢問保健視力的葉黃素,王醫師在留言處回應:「小孩不必補充葉黃素」、「再多說一點,補充葉黃素並沒有治療或預防疾病的功效。有美國廠商在網路上宣稱其葉黃素有療效,因而收到FDA警告信」。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2021年寫信警告,因為廠商在網站上把保健食品當作藥物推廣促購,聲稱能治療及預防疾病。王醫師也提醒,吃營養補充品都需要衡量利弊,「能夠無腦爽吃的,真的還只有健康原型的食物」。
翻攝自臉書 (王介立醫師)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