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數位銀行普及,收帳開戶換匯都不用跑銀行,直接手機APP點一點就完成,帳戶明細手機就能看,連紙本存摺都愈來愈少去補摺。一位鄉民整理奶奶的遺物時,意外發現一本寫著爸爸名字的存摺,這本舊存款簿是手寫謄抄的,裡面的金額更是令眾人吃驚。
翻攝自PTT,下同。
一位鄉民在PTT八卦板曬出阿嬤的舊存摺,當時電腦還沒普及,存摺得用手寫,錢的單位甚至有幾角幾分。奶奶於民國52年用原PO爸爸的名字開戶,剛開戶就存入11萬多,後續1千、2千存錢。
透過存摺原PO發現,民國54年2月是奶奶生意最好的一個月,當月就存進6萬5千元。這本存摺一直用到民國55年初,原PO發現奶奶批次領出7萬和2萬元,後續就沒再使用該存簿了。原PO好奇當年的物價水平:「9萬塊應該可以買房了吧!?」
底下鄉民皆被原PO阿嬤的財力震驚:「你奶奶真她X有錢人」、「60年代前後,聽長輩說新莊一間幾十萬、泰山十多萬,也有可能更便宜,那時新莊泰山農地一堆」、「那個時候10萬可以買房」、「你奶奶超有錢」、「那時候的人月薪幾百元,你阿嬤月賺上萬好猛」。雖然原PO沒有透露最後阿嬤是否買了不動產,不過他留言說明當年阿嬤的工作是「做餐飲業」。家裡還有留著60幾年前的存摺嗎?
想知道上述奶奶當年多久能買房,就需要對照一下當時的房價了。現在房價動輒千萬,另有鄉民翻到民國69年的舊報紙,驚覺當時台北市精華地段天母的30坪新屋,竟然不需要百萬即可入手,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翻攝自PTT,下同。
一位鄉民在PTT八卦板貼出民國69年的舊報紙廣告欄,發現當時房價「台北或雙北都不到100 (萬) 就有」。根據報紙上的文案,一處位於天母的30坪三房二廳新屋以97萬元出售,還附加櫸木地板和壁櫥。新北市的房價也驚為天人,當時永和區27坪賣78萬元、土城區27坪60萬元、板橋區32坪63萬元等等。
原PO也注意到薪資水平差異:「看到右上徵沖床作業員役畢1萬起,再對照現今雙北隨機幾個沖床作業員的薪資。40年過去,薪資漲3倍,房價應該也頂多5倍才合理吧?可是翻遍全台灣還是都找不到300萬以下新房。」原PO感嘆不敢看蛋黃區,現在連「蛋盒區」的物件都買不起了。
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112年第4季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15.71倍,也就是說中位數家庭要存超過15年可支配所得,才買得起一戶中位數住宅。
翻攝自內政部。
其他網友們也感嘆回不去:「基層不輕鬆,可是肯拼肯做就有機會」、「當時存款利率高,存幾年就能拿現金買」、「回不去了,薪水漲3倍,但房價已經漲10、20倍了」,但也有網友表示:「沒有哪個年代好買的啦!」、「你用低階工作漲幅對比精華區漲幅,很爛」。你覺得以前人買房子比較容易嗎?
翻攝自PTT。
手寫存摺太酷了吧!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