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吃飯偶爾會聽到身邊朋友說:「我吃完口好渴,這家店一定味精加很多」,不過味精真的很不好、會影響健康嗎?外科醫師江坤俊解答,吃太多味精感到口渴,其實和吃太多鹽一樣道理,源自於「鈉」攝取過多的關係。有些人對味精印象差而改用別種常見調味料,有時候反而比直接加味精更糟。
示意圖非特定品牌,翻攝自icook。
外科醫師江坤俊在節目《健康2.0》的單元「江P醫件事」破除關於味精的小迷思。江醫師講解,味精的全名是「麩胺酸鈉」,是由日本人池田菊苗透過味噌湯發現的,他也從海帶裡提煉出這個會讓料理變鮮甜的成分,並命名為麩胺酸鈉 (味精) 。除了海帶,玉米、番茄、蘑菇等天然食材裡面本身也有味精的成分,因此拿來燉湯特別好喝。也因為味精存在於天然食材之中,所以就算吃原型食物,仍有機會吃下味精。
翻攝自YouTube (健康2.0) ,下同。
民眾對味精印象不好多是因為吃完會口渴,江醫師說明味精 (麩胺酸鈉) 和食鹽 (氯化鈉) 一樣都含有鈉,而鈉吃多了本來就容易口渴。料理時為了提升鮮味若不小心加太多味精,勢必會造成吃下太多鈉而口渴的情形,就跟吃太多鹽一樣。以前也有外國人去中餐廳吃飯後不舒服,被稱作「中國餐館症候群」,當時人們以為是味精害的。後來研究發現該症候群只是飲食不習慣,和味精沒有關係,但味精卻被汙名化了。
另外,「味精會致癌」也是錯誤迷思,江醫師引用美國FDA和歐盟研究說法,指出味精只是一般食品添加物,並沒有被列為致癌物。有些人怕味精不好,改放「高湯塊」調味,不過江醫師提醒,有些高湯塊其實也是「味精+鹽巴+添加物」,如果高湯塊成分不純且標示不清,「它可能比味精更不安全」。江醫師呼籲民眾不用過度擔心,因為尚無研究證據顯示味精對人體有害,而各種飲食「適可而止」最重要。
提鮮也別加太多~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