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震不時發生,但你知道除了板塊擠壓所造成的明顯位移,台灣平常也有在「偷偷亂動」嗎?中央氣象局在臉書粉絲專頁宣導台灣大地變形的知識,指出大型地震會在地表上造成明顯的位移,「像是車籠埔斷層的錯動,為臺灣地表帶來一道劇烈的、長達105公里的傷痕,斷層上盤的水平位移為1公尺~9公尺不等」,也有機會形成瀑布。除了地震發生當下有感數10秒的「同震滑移」之外,氣象局指出震前震後「我們的斷層也都有『偷偷』地亂動!」其實地殼平常在累積能量的過程中就會使地表微量變形,也會產生人體幾乎沒感覺的地震。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翻攝自wikipedia。
就像用GPS紀錄個人運動路程,氣象局的專家們也能透過分布於全台逾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觀察及測量台灣的地表,加上各單位建置成果目前已經有超過450個連續觀測站,地球科學家希望經由長期觀測的資料庫「找出大地震發生前的徵兆」。
翻攝自中央氣象局。
即使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科技能精準預判,專家們仍可透過地震前中後的地表變化了解地殼運動樣態,「分析出地震的發生週期、計算地震的災害潛勢,評估臺灣各地斷層的活動和地震的機制。」氣象局長鄭明典也轉發氣象局貼文:「臺灣真的在動!」
翻攝自臉書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
網友們看圖開玩笑:「離對岸越來越遠……水喔」、「天哪它不是往中國那邊去吧?」、「希望往日本的方向移動,離隔壁遠一點」、「所以我們會離對岸越來越遠嗎?」不過也有內行網友回應:「不會。相反的,氣象局所發表右圖 (台灣相對速度場) 的『相對位移』向量顯示:台灣山區 (因菲律賓海板塊擠壓) 普遍朝西 (或西北或西南) ,即中國方面移動,台灣西部平原及澎湖群島與中國東南沿海則並無相對位移」。你覺得人類有一天能利用龐大的數據精準算出地震發生的時間和規模嗎?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