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震不時發生,但你知道除了板塊擠壓所造成的明顯位移,台灣平常也有在「偷偷亂動」嗎?中央氣象局在臉書粉絲專頁宣導台灣大地變形的知識,指出大型地震會在地表上造成明顯的位移,「像是車籠埔斷層的錯動,為臺灣地表帶來一道劇烈的、長達105公里的傷痕,斷層上盤的水平位移為1公尺~9公尺不等」,也有機會形成瀑布。除了地震發生當下有感數10秒的「同震滑移」之外,氣象局指出震前震後「我們的斷層也都有『偷偷』地亂動!」其實地殼平常在累積能量的過程中就會使地表微量變形,也會產生人體幾乎沒感覺的地震。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翻攝自wikipedia。
就像用GPS紀錄個人運動路程,氣象局的專家們也能透過分布於全台逾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觀察及測量台灣的地表,加上各單位建置成果目前已經有超過450個連續觀測站,地球科學家希望經由長期觀測的資料庫「找出大地震發生前的徵兆」。

翻攝自中央氣象局。
即使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科技能精準預判,專家們仍可透過地震前中後的地表變化了解地殼運動樣態,「分析出地震的發生週期、計算地震的災害潛勢,評估臺灣各地斷層的活動和地震的機制。」氣象局長鄭明典也轉發氣象局貼文:「臺灣真的在動!」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