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初開始肆虐台灣的變種病毒Omicron致死率低且症狀較輕微,有些人因此把這個變種病毒株當作一般流感。然而,最近國外研究顯示Omicron有別於先前的變異株,恐怕使患者留下嚴重的後遺症「腦霧 (brain fog) 」,甚至影響其未來的生活及工作能力。
示意圖翻攝自Pinterest。
根據外媒《Express》,英國ZOE公司開發的新冠研究APP (ZOE COVID Study app) 從確診者數據分析出5大常見症狀:流鼻水、頭痛、疲倦 (輕微或重度) 、打噴嚏及喉嚨痛。相較先前的確診者,感染Omicron的病患有4分之1會出現影響思考的「腦霧 (brain fog) 」症狀。哈佛醫學院 (Harvard Medical School) 說明,腦霧會讓患者思考遲緩、模糊不敏銳,難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現短期或長期記憶障礙。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xframe,下同。
醫師安德魯·E·巴德森 (Andrew E. Budson) 表示新冠病毒似乎影響不同身體部位,包含腦部和其他器官系統,除了傷害肺部、腎臟或其他器官,也伴隨損害腦部思考的腦霧症狀。而且這些患者在染上Omicron初期就會出現這些症狀,不過目前缺乏解釋症狀運作的研究。而主流理論認為這是因為免疫系統忙於抵抗病毒而無法停止,或是通向大腦的血管出現發炎現象。
日本岐阜大學腦神經內科學的下畑享良教授指出,「腦霧」其實在之前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身上就曾出現,多是以後遺症形式發現,但根據ZOE公司的統計卻有很多Omicron患者是感染前期就出現病徵。如果腦霧症狀嚴重且長時間無法改善,恐怕會影響終身。專家也呼籲民眾盡量接種疫苗並做好防疫,畢竟現在對變異株的研究尚未明朗。
除了疫苗,現在大家生活已離不開的防疫神器「口罩」傳出也抵擋不了這波疫情。台灣13日疫調指出,一名確診者曾在銀行脫下口罩講話導致行員染疫,讓民眾驚呼「有戴口罩還會被傳染?」胸腔科醫師分析其中可能。
示意圖翻攝自bbc。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近日經常被民眾追著問「 明明戴口罩了,為何還會被傳染? 」為了防疫,現在民眾出門在外都會戴著口罩,卻還是傳出有人不幸染疫,黃軒澤表示雖然人人都會戴口罩,但「不是人人都戴正確」。
示意圖翻攝自cna。
日本曾經做過調查,發現正確使用口罩的民眾不到四分之一 (23.1%),可見一般人對囗罩基本知識不足。日本研究人員依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正確戴口罩的七大建議」,包括要蓋住口鼻、正確脫下口罩、避免接觸口罩表面、脫下口罩馬上洗手、口罩濕了要換、使用後立即丟棄、不可重複用。
示意圖翻攝自biospectrum asia。
國外最新研究也發現,口罩佩戴密合度大幅影響阻隔病毒的程度,「口罩空隙每增加1%,10微米的微粒,口罩只剩近70%過濾率;小於2.5的微粒,囗罩只剩近50%過濾率」,因此黃軒醫師強調口罩密合度非常重要。
翻攝自臉書 (黃軒醫師) 。
但要怎麼提升口罩密合度呢?黃軒醫師表示有2種方法,一是「戴2層口罩」,但美國CDC不建議2層都用同種類的口罩 (例如:醫療口罩 + 醫療口罩、N95 + N95),而且使用錯誤也是會無效的;二是「口罩兩側旁打結」,這種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側面間隙,增加密合度,實驗發現可以有效 降低95.9%傳染性的氣溶膠。
示意圖翻攝自YouTube。
此外,「口罩固定器」也能提供幫助,可有效降低≥90%傳染性氣溶膠。不過黃軒醫師指出戴多層口罩要留意身體不適,兩層口罩容易悶熱,口罩若潮濕加上沒能即時更換恐影響防病毒效果,甚至還會滋生更多細菌造成免疫低下及重病者感染。黃軒醫師呼籲,N95口罩進亮留給前線醫護使用,一般民眾戴上兩層不同種類的口罩一樣可以阻擋病毒。疫情不斷升溫,請把口罩戴好、戴滿、戴緊。
大家要小心噢!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