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透過犯錯來學習,這是小小孩認識世界的方式,大多數孩子的異想天開和惡作劇是很自然的學習過程。但是有時候,孩子看似無害的行為卻可能是種警訊,如果家中小孩有以下5種狀況,家長就要多加注意了。
翻攝自《俠義看護》劇照。
1. 非常挑食。
通常小孩都不愛吃青菜,或是對某些食物表現出全盤拒絕的態度,如果狀況嚴重可能代表您的孩子有情緒問題。科學家發現,非常挑剔的孩子壓抑心情的頻率比不挑食的孩子高2倍。
根據研究,有14%至20%的父母抱怨小孩在3到5歲會很挑食,因此研究人員檢查了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發現對食物有中度或重度挑剔的人,未來出現焦慮情形的可能比不太挑的幼兒高兩倍。
2. 對衣服很敏感。
孩子有時會對穿衣服有自己的意見 (左圖,擔心帽子會壓壞頭髮) ,有想法是好但有時他們會抵制某些衣服,或是過於執著在某些物品 (右圖,堅持要紅色棒球帽+黑色圍巾) ,不希望脫掉他們。同時,孩子不太關心天氣,例如夏天想帶毛帽、冬天不想穿厚衣,有些父母認為這沒什麼,但這些有可能是孩子表現焦慮的方式。
3. 過度頻繁使用電子產品。
許多小孩喜歡在手機、電腦上玩遊戲,但焦慮的孩子可能會花更多時間在上面。科學家發現,對電子產品上癮可能表示壓力增加,他們可能是害怕錯過什麼重要事件或消息。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個現象,請先不要責罵他們,嘗試和他們溝通,或是和他們一起玩、詢問他們在看什麼,可以更了解他們現在遇到什麼困擾。
4. 不斷要求買新玩具。
父母都遇過小孩哭著要買東西的情況,這其實很正常。不過心理學家柳德米拉·佩特拉諾夫斯卡亞 (Lyudmila Petranovskaya) 指出這並不完全正確,一般來說,孩子在10幾歲之前應該是不會有擔心生活缺少什麼的狀態,因為他們的生活已經充滿他們需要的一切。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爭論自己的財務狀況,或是責怪孩子買東西的費用,孩子便會認為這個世界總是缺少某些東西,因次他們會盡力去爭取,無論他們需不需要 (新玩具) ,他們只想看看父母是否可以照顧他們。
這種行為的糾正辦法,並非順從小孩的意願什麼都買,而是應該有回歸正確的順序—得到禮物不該是孩子們要求的,而是出於特定原因,例如獎勵。
5. 不斷搜尋新資訊。
左圖:如何在海嘯發生時生存;右圖:考試如何作弊?
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如果孩子不斷在網上搜索信息,監視新聞並提出比平常更多的問題,則表明焦慮加劇了。如果孩子變得更加好奇,並問諸如「如果地震開始了,會發生什麼?」之類的問題。嘗試仔細找出困擾他們的原因,並讓他們知道你已準備好傾聽他們的聲音並為他們提供幫助。
同場加映:可能讓家長有疑慮但其實是正常的行為。
左圖:我要回去玩盪鞦韆;右圖:我們來玩馬遊戲。
1. 發脾氣:小小孩常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他們會透過生氣來觀察周遭的狀況,有時小孩太常發脾氣會讓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但其實有時小孩是無意識的這樣做。
2. 在外人面前表現很差:有些小孩平常很乖,但有外人時就會無故做奇怪舉動,例如走來走去、發出怪聲音或是要求你陪他玩,但這是完全正常的。當孩子看到別人引起你的注意時,他就會感到焦慮,他們想確認和你之間的關係是很好的。
TEEPR CC:我到現在還是很討厭吃青菜。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