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南華早報》(SCMP)報導,中國北京近期恐將發生「第二波疫情」,讓全世界陷入武漢肺炎病毒(又名新冠病毒、COVID-19)第二次大爆發的恐懼。專家普遍認為,各國雖然有了對抗疫情的實戰經驗,但對於病毒應該能有更好的應對。分析人員則認為,是否能控制住那些小規模的群聚感染,別讓它再度擴大,是各國應該做好的準備。
《SCMP》則點出了「第二次爆發」高風險的亞洲國家,包括南韓、印度及日本等。雖然日本、南韓與澳洲已放寬限制並恢復部分經濟活動,但這三國上月仍有通報新確診數。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學會(APSCMI)會長坦比亞(Paul Ananth Tambyah)認為,最有可能爆發第二波疫情的,是每日仍同報數擺置數千確診並持續發生本土傳染的國家,「儘管有人認為這是第一波疫情的尾端,但這些國家還有可能存在多條沒被切斷的病毒傳播鏈。」
坦比亞舉例的國家包括印度,該國19日通報1萬3586人確診,成單日新高,確診總數則達38萬532例,列居全球疫情嚴重的國家第4名,排在美國、巴西及俄羅斯之後。已挺過首波疫情的國家則需準備面對第二波疫情的爆發;南韓19日有49例新確診,本土感染占32例。首爾大學兒童醫院退休教授李尚宗認為,南韓上月放寬社交距離限制,無疑令病毒傳播更廣泛。他指出,直到民眾普遍施打疫苗或6成人口感染形成群體免疫力前,隨時都有可能上演第二波感染。
南韓衛生當局也表示,首爾與其他區域有再發生群聚感染的風險,並警告疫情恐將延續到夏季。南韓國家癌症中心傳染病學教授李宏鍾上週表示,南韓必須加強社會距離,否則每天可能新增8百例確診,「南韓解封後,病毒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第二波疫情隨時都會出現,尤其首爾地區。」澳洲的抗疫也還不能鬆懈,病例數大多發生在維州(Victoria)。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公共衛生教授貝克(Michael Baker)警告,「第二波」這詞可追溯至1918年的流感,有些地區上演過第三波爆發,但普遍來講第二波是最嚴重的。他認為,各國接下來的策略將決定是否爆發第二波傳染,他以紐西蘭隊解風的謹慎狀態為例,紐西蘭就沒發生第二波爆發。
日本的情況也令各界擔憂,專家認為日本有相當高的機率上演第二波疫情,日本傳染病協會會長田和弘表示:「第二波病毒很可能會襲擊我國。」東京近期許多新增的病例皆與夜生活繁多的地區有關雖然查出哪些地區有助控制疫情,但還是有局部爆發的風險存在;他還強調,夏季的傳染風險較低,而這代表10月可能開始出現第二波感染。
如果第二波疫情真的來襲,那該怎麼應對,坦比亞認為,應快速發現病例並檢疫可能感染的風險者,同時保持良好的監視系統,一旦出現病例就要立刻追蹤、隔離與檢疫;他也認為,良好的領導、科學知識與快速應對同樣重要。如今社會明白了口罩以及良好的篩檢及追蹤技術對於防疫的重要性,希望各國能透過各種方法降低疫情帶來第二次災害的可能。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