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今的視野越來越廣闊,所以即便在台灣也能夠吃到來自各地的美食,像是美式、義式、歐式、韓式、日式等等,即使不用出國也可以一嚐口感。相信大家對於日本的壽司都不太陌生,應該也會三不五時就會到各家連鎖餐廳一品日本文化精華的美味吧!今天,小編帶你探究一下關於壽司的「小秘密」吧!
台灣吃壽司的習慣,時常會被「專家」批評「哇沙米不應該混到醬油裡」、「醬油不應該碰到米飯了」這些都是常見的說法,當然這些吃法本就見仁見智,所以不談,但有些壽司傳統卻也相當有趣喔!比方說「為什麼壽司都是成雙成對呢?」,其答案就是來自歷史文化的演替。
根據飲食文化考據家永杉久夫的說法,在過去日本江戶時代,其實握壽司非常的大,讓客人在品嚐時總會東掉飯粒、西掉生魚片,不僅沒辦法專心感受師傅的用心,其吃相也不是太好看,因此壽司師傅們一直在思考如何「以不讓客人認為壽司縮水的前提下,做出比較小的壽司?」最後經過改良後才有了今日「兩兩一組」的樣貌出現。
相信也有許多人問,既然要放比較多壽司,那為什麼只能是兩個呢?考據家永杉則猜測,這應該與日本的文化與美感認知有關,因為日本神社寺廟前的狛犬像、仁王像,就都是成雙成對的,所以相對的也影響了改良過後的壽司喔!
TEEPR轉珠小神手:但是現在日本、台灣不是也有一盤六個、八個的嗎?是因為壽司也有分類別才不同的?有沒有精通日本文化的朋友可以解釋一下呢?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