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於魩仔魚有沒有好奇?究竟這些小魚來自哪裡?而牠們到底是哪個品種?有人說魩仔魚就是一種不會長大的魚,也有民眾認為魩仔魚是好多魚的幼苗的統稱,那到底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現在就來為大家解答吧!
所謂的魩仔魚其實包含了刺公鯷、異葉公鯷以及日本鯷三種鯷魚類,所以魩仔魚也是鯷科和鯡科的魚種統稱呼。在台灣,其捕撈魩仔魚的漁業稱為魩鱙漁業,另外,不同的魚身,其名稱也不太一樣,像是4公分以下的就稱為「魩」,而魚身四公分以上且魚體呈現黑色且有銀色的帶狀者就叫做「鱙」,由此便可了解,魩仔魚並非一種或是多種魚類的稱呼,而是三種魚苗的統稱。
異葉公鯷
日本鯷
刺公鯷
另外,刺公鯷、異葉公鯷以及日本鯷都是能長大的,刺公鯷、異葉公鯷屬於大洋行洄游魚類、日本鯷則屬近海型魚,但三種體長最大都是約10~20公分左右,因此有民眾認為魩仔魚長不大,這種觀念也是有誤解必須糾正,因為其想法若不導正,可是會間接影響到海洋的生態喔!
每一種行業都需要生存,相對的生態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所以若是過度的捕撈魩仔魚會造成這些魚類無法長大,再深遠一些也就影響了台灣漁業的生計,為此漁業署在2009便訂定《地方主管機關訂定魩鱙漁業管理規範原則》不僅嚴格控管魩仔魚的漁獲量,更定下5月1日~9月15日為禁漁期,讓海洋的生態有時間可以恢復被捕撈的生態。
TEEPR轉珠小神手:說實話我還蠻愛吃魩仔魚的~但為了生態保育只好適時的戒掉囉!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